梦参老和尚主讲《地藏经》(85)
“其佛寿命六万劫。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
这是无量劫以前的事,“一切智成就如来”未成佛以前,在他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一位小国的国王;像现在我们地球上分成好多个国家的一个国王。跟他相邻的国家也有一位国王,他们两人做了朋友。两个国家共同的行十善业,教育他们的国民不贪、不瞋、不癡、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就是十善业,以这十善业来做为他们的国策,国家里的所有国民都要遵守的。“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
一切智成就如来担任小国的国王,地藏王菩萨那时候也担任一个小国的国王,两人是很好的朋友,两人订下要以十善业做为两国的法律。邻国国王所教化的人民则造了很多的恶业,也就是不按他们的法律规章去做。
这种情形我们可以理解,就像我们现在当前的世界,尽管订好多的法律,但是只要把报纸一打开,每天都有枪杀案。如果看看台湾、看看大陆、看看全世界,那太多了。众生造的业是很不容易教化过来的。
这两位国王共同商量:“我们得用什么方便来教化呢?” “广设方便”,就是想种种的方便法子来教育人民。要怎么样能够使这一切世界的罪消除,不造罪业呢?要用疏导的方法,让他心里明白,单用强制性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所以得广设方便,就是你得动脑筋。我们大家都明了,如果那个水流,我们用泥土或什么工具来堵都不好,最好是把它疏导,让它流到湖里去,从湖里再流到海里去,使它不至于为害,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疏导。换句话说,就是多给他种种的方便。《地藏经》就是方便,所说的那些地狱,就是要你别造业,要你生起恐怖感,这也是一种方便。
“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这两个王,各人的思想不同,也就是说愿力不同。一个国王发愿说:“我要成佛,成了佛我才能度众生。”这就是一切智王发的愿。
地藏王发的愿,他说:“不!如果众生没有度尽的话,我绝不成佛。”从这个发愿,我们知道,佛也好、菩萨也好,永远度众生的,你将来也如此。所以你从凡夫地就发心要度众生,因你这个发心,有这个愿力,你得道了,一直到成了佛,你还是度众生的;你的任务、职业就是度众生。虽然发愿不同,还是殊途同归的。这里是彰显地藏王菩萨的愿力之大、愿力之深,与一切菩萨、诸佛都不同。所以赞叹地藏王菩萨的功德,意义就在这里。
这两种愿力、两种情况,尔后产生的效果就是两种事实了。由于过去宿世的因缘,或者像定自在王赞叹地藏王菩萨:“你看!地藏王菩萨的愿力大不大?”但如果地藏王菩萨那时候发愿成佛,他当然也是跟一切智如来一起成就了。
本文链接:http://www.dizangjing.cn/post/162.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