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主讲《地藏经》(82)
听了《地藏经》,你要跟《金刚经》合起来思惟。
现在我们修空观,很多人都念《金刚经》或者念《心经》,《心经》最平常了,很普遍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地狱是不是属于色法?如果你空了,那么“对境本空唯心造”,是你心造的。心要是没有了?还有什么!没有体了,无所依了,就是这样子。
这个有也是不可思议的有,众生的心,众生造的业,是不可思议的。现在我们才五、六十个人,如果把这五、六十个人总合起来,我们这个心用多少张纸也写不完。我们一个人累积几十年,心里所想的,内心所做的,做的已经成业了,还有心里所想的发诸于身、口七支,这是有的。这个有的东西,依着什么而有?我们从生下来,有了,死了之后,没有了,断了吗?怎么来的呢?从什么地方来的?死了,去了,去到什么地方?不一定都下地狱吧!地狱本来没有的,也是你自己的业力所幻现的。如果你这样修观,经常思惟,你就不会造业了,苦果也就没有了。
但是现在不是这样,假如我们有造业,这个果就一定得感。为什么要造业?当你做一桩事,或想做一件事情,你得问一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当你做这件事,并不一定掌握得住目的、后果。例如说,想经营商业,经营商业的目的是想发财,想多赚几个钱,你能挣得到吗?你有把握吗?在果上,你能有百分之百的掌握,一做就赚钱?我看不可能吧!好多做的业,在果上,你是掌握不住的。当你听了这部经,称了圣号,你相信吗?信将来这个果是这样子的?信不信?或者是一时的殊胜感,觉得菩萨说的、佛说的我哪能不信呢?一定不信!
“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已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以是等辈,吾当忧念,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佛跟地藏王菩萨的对话当中,地藏王菩萨就说:“世尊不要忧虑了,我一定把在佛法之中有一毛一渧一沙一尘这么一点点功德的众生度脱了。”佛就对他说:“这是你自己的愿。”我们前面说了,地藏王菩萨在最初因地的时候发了度尽众生的愿,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累劫发了这个愿。发什么愿呢?“广度罪辈”,把一切有罪的人,做了堕地狱因果的人,都度了。“从你往昔愿故,我就不再忧虑了。”
从这个对话当中,我们体会到,这是完全就事上来说的,不是说理。就事来说,因为你所做业的因果是不亡的,你做什么业就受什么果。释迦牟尼佛嘱托地藏王菩萨度众生的时候,还是要众生自己度自己,只能显示一种方法。持咒,或者持佛的圣号,或者拜忏、读诵大乘,你要去做才能得脱。同时要仰仗地藏王菩萨的慈悲加持力,以种种方便的方法,让你脱离这个苦难。所以佛对地藏王菩萨说:“我已经没有忧虑了,我知道你过去发了很多的愿是要度尽众生的。我就是不嘱累你,你也是要度众生,从你往昔的愿故;不过你再增加你的力量,嘱托你。”涵义是这样子的。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就在佛跟地藏王菩萨说话的时候,忉利天的法会当中,有一位菩萨摩诃萨,叫“定自在王”。他说:“究竟地藏王菩萨在过去劫当中,他都发了什么愿?”因为前面有句话,世尊说累劫重誓是地藏王菩萨发的愿,说:“过去发了许多的愿,发了很多的誓,要把一切有罪众生度尽。”定自在王菩萨是根据佛所教授的语言来请问,说:“现在世尊一再的赞扬、赞叹地藏王菩萨的功德,我希望世尊再说一说。”是略说,不是广说。“略”的意思,就是定自在王菩萨了解地藏王菩萨的功德很多,那么希望佛能扼要的说一说,使与会的大众生起欣乐心。
在〈阎浮众生业感品〉当中,发起因缘的是地藏王菩萨。每一品都有一个发起的因缘,这是第四品。第一品是佛放光。这一品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就是发愿。发愿的业是善业,这种业能够感招善果,脱离地狱,脱离三涂。众生的罪业很多,因此感招地狱的苦果。这一品,因为有愿,有感招的苦果,也有感招的善果,就看你的发愿、誓愿如何,这就是这一品的要义。
所以我们要修行,就要发愿,看见什么境界相就发什么愿。地藏王菩萨看见众生苦、地狱苦,我们看到人间的求不得苦、现在种种的火害苦,不管是在报纸上看见或是在什么地方听到,就发愿利益众生,同时把闻法的功德、皈依三宝的功德,乃至于自己持诵大乘称扬圣号的功德,回向给他们,使他们免难。
本文链接:http://www.dizangjing.cn/post/159.html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网友评论